继10月首轮系列报告取得突出反响后,为持续深化有组织科研,助力教师精磨申报书,兰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于11月10日至12日线上线下结合密集举办了第二阶段国家基金申报专题辅导报告。本阶段特邀八位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的顶尖学者,连续开展了四场高质量学术报告,为学院师生带来一场涵盖建筑、规划、地理、艺术、设计及文化遗产等多学科的申报指导盛宴。
四场联动,顶尖学者云集赋能。本阶段辅导阵容强大,内容覆盖全面:
第一场(11月10日晚19:00-21:30线上),聚焦建筑与城乡规划领域,邀请华中科技大学邓巍副教授与重庆大学刘鹏副教授,分享了从选题到技术路线设计的系统经验。
第二场(11月11日晚19:00-21:30线上),立足地理与区域发展,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裕瑞研究员与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唐相龙教授联袂主讲,深入剖析了科学问题凝练与创新策略。
第三场(11月12日上午8:30-12:00线下),锚定设计学领域,南昌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康信辉副教授与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张新新副教授,为设计学类项目的申报提供了精准的方法论与实战技巧。
第四场(11月12日晚19:00-21:30线上),转向文化遗产保护方向,敦煌研究院裴强强研究馆员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王婧副研究员结合重大工程与社科基金实践,详解了跨学科研究的独特路径与写作要点。
精研深讲,全方位解码申报精髓。在连续三天的报告中,八位专家不吝赐教,倾囊相授。他们系统梳理了科学基金的资助体系,并围绕申报全流程,对选题创新、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创新点提炼、可行性分析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专家们普遍强调,选题是成功的基石,必须紧密结合国家战略与行业重大需求,确保研究的前沿性与价值性。他们采用“理论阐述+案例解析”的方式,生动展示了如何从实际问题和自身积累中凝练出具有竞争力的科学问题。在撰写层面,专家们重点剖析了中文摘要、立项依据、研究目标等核心部分的写作逻辑与规范,并通过实例详细讲解了技术路线图的设计逻辑与创新点的精准提炼技巧。

此外,专家们还从工作方法、心态调整等方面分享了宝贵心得,鼓励大家广泛交流、打破思维定式、保持稳健心态、坚定申报信心,将无形的思考转化为有形的、高质量的申报文本。每场报告的互动环节气氛都尤为热烈,与会师生就自身在研究设计与申请书撰写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踊跃提问,专家们均给予了详尽而富有建设性的解答。
随着本阶段四场报告的圆满结束,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围绕国家基金申报组织的系统性、高强度辅导暂告一段落。系列辅导覆盖学科广、专家层次高、内容针对性强,显著提升了教师的申报能力与信心。学院已为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打下了坚实的申报基础。下一步,学院将转入更为精准的“一对一”或“小组式”文本打磨阶段,聚力攻坚,全力保障2026年度国家基金申报工作实现质的飞跃与新的突破。(图:杨文瑾;邱凯;文:许静、邱凯;审核:余勇)